豆腐坊
半為作場半為堂。小小的坊內有著城市人見不到的水磨、煮灶、架板、六仙桌。撒一把豆子,推一推磨,讓乳白的豆汁流淌下來。心動了,嘗一嘗豆腐,亦是水鄉一味。
錦緙堂
緙(kè)絲又稱“刻絲”,是中國最傳統的一種挑經顯緯的欣賞裝飾性絲織品。宋元以來一直是皇家御用織物之一,常有“一寸緙絲一寸金”和“織中之圣”的盛名。“緙絲織造技藝”作為“中國蠶桑絲織技藝”的重要組成部分,被列入第四批世界“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”。
席藝坊
柔韌的草,在經過巧手的魔法,變成了具有藝術味道的手工制品,也許比巴黎流行的時尚還要具有藝術的味道。心靈手巧的匠工以編草席為主,店里有很多手工編制的包包、草席、鞋子、稻草人等。
核雕坊
核雕是民間微型雕刻工藝,這里的核雕都是用橄欖核雕刻而成,主要是以18羅漢為元素的掛件,也有詩文、漁家樂、百花籃等題材的作品。
鞋藝坊
繡花鞋也被世人譽稱為“中國鞋”,在不盈方尺的鞋材上飛針走線。在這里還可以看到小孩穿的“虎頭鞋”等多種不同手工布藝品,既可實用于日常生活,也可作為工藝品收藏展示。
磚坯坊
這間周莊民間常見的磚坯藝坊,展示了周莊最傳統的打泥制坯工具,還將周莊人傳統燒磚制瓦手藝通過藝人的言傳身教展示出來。笨手笨腳的年輕人擺弄著陌生的工具,張阿伯笑呵呵地在一旁指點,說道緊要處,還會親身示范一下。
鐵鋪坊
手工打制鐵器件已傳承千年。匠師們站在熊熊的火爐房,揮起鐵錘,叮叮當當,錘打出鉗鉤鐮鏟。風箱急,爐火旺,舀一匙鐵水,補進鐵鍋破漏處,讓人看得出神。
繡藝坊
錦繡江南,當然離不開赫赫有名的蘇繡了。手法之精,十指春風,這里的作品都是一針一線繡出來的。繃布、繃架、蘇針、花線,穿針走線后,一幅幅形象生動的繡品就誕生了。
剃頭坊
老式推子、折疊剃刀,在椅子上一靠,老手藝的理發師一邊理發一邊講著老故事。那存在我們記憶里的剃頭師傅慢慢老去。仿佛一切事情,都可以從頭開始。夕陽人,夕陽手藝,留給人的也許只剩一份舊時的體驗。
酒作坊
源豐順釀酒的工藝為其家族祖傳,始于道光年間,酒香飄過兩百年。原料采用水鄉特有的精糯米,經過浸米——蒸飯——入缸發酵——開耙——上榨——澄清——煎酒——罐裝,八道工序方能出酒,精心釀制出水鄉風味的“萬三黃酒”、“十月白”。店內提供豆腐干、阿婆菜、熏青豆等下酒菜。
竹編坊
周莊竹編歷史悠久,清代就形成“篾竹埭”,編制筐、箕、籮、匾、榻、桶、席、籃等生產和生活用具,以堅實、細密耐用而聞名四鄰八鄉。最令人稱奇的是竹編藝匠手中的竹刀能把竹片分劈五層青黃篾片,所編籮筐篩匾,形態各異,細密精良。
土布坊
現場有紡線織布的工藝展示,原汁原味的傳統手工藝再現,紡車織機、阿婆靈動雙手和富有節奏的織聲,構成了極具江南韻味的土布織造圖。“周莊布”早已聞名于各地,可以購買到各色成品布及土布做成各類衣物。